一个并不高明的“网贷骗局”,何以网住多名学子?


[日期:2019-04-16 15:12:00]
来源:
作者:

人们常说“取财有道”,成本太高的钱,代价太大的钱,谁都知道不当赚。

这个道理,整天与“钱”打交道的徐华自然也明白。但是,当贪欲袭来,他还是没能抵御住金钱的诱惑,泥足深陷。

徐华正式与钱打交道,是在他大学专科毕业以后。2013年12月份,时年24岁的他应聘到潍坊一家银行,成为一名信用卡销售员。起初,和众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徐华梦想着凭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来,正如招聘启事里常说的那样——“你的态度决定你钞票的厚度”。

然而,入职后,徐华才发现现实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样丰满:想拿高薪?前提得有优异的业绩,也就是开卡率和激活率,否则扣钱没商量;人脉很广?很多喝酒时称兄道弟、大喊着“两肋插刀”的哥儿们,一到开口说正事的时候,就开始跟徐华打哈哈,这个推辞说:“钱包里的卡太多了,照应不过来。”那个摆手道:“哥儿几个好久不见,别谈钱,谈钱伤感情。”更有甚者,干脆“玩失踪”,不接电话不照面,一了百了……就这样干了小半年,徐华突然辞职了。银行的同事们既不知道他人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为啥不干了,都估摸着是压力太大了,干不下去了吧。毕竟,在这一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每个人心照不宣的“行情”。

徐华再次以“银行职员”的身份现身,是在两个月后的8月5日。那一天,他找到了以前的一个老顾客——王波。王波是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二人是办理银行业务时认识的。一番寒暄后,徐华对王波说,自己急需用钱,想借王波店里的POS机套点儿现金。

王波听了,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妥,但一想到徐华是银行工作人员,自己以后有些银行方面的业务可能需要他帮忙,就答应了。于是,徐华拿出一张交通银行的白金信用卡,在王波的POS机上刷了9000块钱。随后,王波按照刷卡金额的0.8%,扣取了72元的手续费,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给了徐华8928块钱。

拿到钱后的徐华,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走了。王波也觉得自己这事办得挺“值”——自己既没啥损失,还让徐华欠了自己一个人情。王波并不知道,此时的徐华,早已不再是什么银行职员了,而他拿出的那张卡,也不是他自己的,是他用伪造的“自愿放弃信用卡申请表”,从一名要求退卡的客户那里骗取的。更让王波始料未及的是,在之后的半年内,徐华又用这张卡消费了近4万元。

只用了一张伪造的申请表,就成功冒用了客户的信用卡,轻轻松松,6万块钱进了自己的腰包,这可比当初费尽心思、一张一张地卖卡,来的钱快多了。尝到“甜头”的徐华开始沿着这条“生财之道”,寻找其他“快速来钱”的门路。无意中,“大学生贷款”这5个字,向网页上的小广告一样,弹进了他的脑海里。徐华顿时眼前一亮:对啊!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相对单纯,容易相信人,而且在大学里,上学、吃饭、谈恋爱,哪个不花钱?而且,早在2010年,他就知道了有专门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网站,至于具体的办理流程,对于他这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找到了新的“发财方向”,徐华事不宜迟,说干就干。考虑到自己刚在潍坊骗了一把,不宜久留,他就来到了临近的胶州。到了胶州,他印刷了代理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广告单页,然后偷偷地溜进了一所学校,在大学生宿舍里发放。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学生打来了电话,向徐华咨询贷款办理的事项。徐华骗他们说,自己是大学生助学贷款网站的代理,只要学生提供相关信息,自己能全权代办。见徐华说得头头是道,用的也都是专业术语,一副业务精通的样子,涉世未深的学生就相信了他,纷纷委托他帮忙办理贷款。

其实,大学生办理网上助学贷款的流程并不复杂,也就是先在相关网站上注册,并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学生证明和所要办理贷款的银行卡号等相关个人信息,然后再根据不同网站的要求,申请人完成视频认证或照片认证就行了。但徐华除了向想要办理贷款的学生们索要了上述个人信息外,还特别要了他们的银行卡密码,同时骗他们说,还款时也需要把钱存在这张银行卡上……

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学生个人信息后,徐华很快就在诺诺镑客、速溶360、贷贷红等网站上办理了贷款。不过,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度”,“放长线吊大鱼”,骗取更多的学生,徐华在一开始帮少数学生办理贷款时,把贷到的钱都给他们了。等博得了学生们的信任、“生意”多了起来后,徐华就把贷款全部据为己有。面对学生的询问,他则编造一些理由,说贷款没有办下来,然后又说可以帮他们再到别的贷款网站上试试,以获取更多的不义之财。

谎言如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2015年的5月份,东窗事发了——之前让徐华帮忙办理贷款的学生们,陆续收到了贷款公司的还款通知。惊讶,不解,幡然醒悟的学子们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再联系徐华,早已不知所踪。被骗的大学生们赶紧到派出所报案。2015年6月1日,在距离青岛2800多公里远的大理古城附近一家旅馆里,警方将躲藏在此的徐华抓获。

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这7个月期间,掉进徐华设计的“贷款骗局”的学生有20多名,涉案金额高达20余万元。而这些钱,全部被徐华挥霍掉了。

“我现在没有钱了,我还不了钱了。”落网后的徐华供述称,这二十来万中,大概有七八万,是自己做生意赔掉了,其余的钱,都让自己买彩票、赌博花光了。

最终,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对徐华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做出判决,被告人徐华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至此,案件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并没有停止。平心而论,徐华所设的“贷款骗局”并不高明,只要稍微有点自我保护意识和金融常识,随便找台电脑上网一搜,就不难发现破绽。但为何仍有那么多莘莘学子上当受骗?细细想来,徐华的那句“大学生单纯,容易相信人”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警示:大学生涉世未深,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如若再缺乏刨根就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停留在表象上,或着根本就不去分析,疏于防范,极易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因此,针对此案,胶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也提醒说,大学生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遇事要保持警惕、冷静,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不要盲目相信对方的说辞,一定要多方核实,证实情况,更不要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若发现被骗,应及时拨打110报警。此外,年轻人还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切勿因小失大,让骗子钻了空子。

(本案所涉人物均为化名)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