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望着村里一条条平坦通畅的道路,曹家庄村村民们不禁由衷感叹。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房屋整洁有序,绿油油的庄稼正悄然生长。
根据市文明办的工作部署,平度市崔家集镇曹家庄村是市南区检察院乡村振兴帮扶共建活动的帮扶对象。为此,市南区检察院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工作小分队,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一年多来,他们多次往返于市南区与曹家庄村之间,或调研村情,或帮扶修路,或扶智捐书,纵然来回四个多小时车程,他们依然不辞辛劳,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这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走家串户察民意 田间地头探村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扶贫工作更是如此。为全面了解村里状况,2018年7月,张钦利检察长亲自带队来到曹家庄村调研,同村民一起来到田间地头,听青岛市派驻崔家集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市南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李卫杰和村书记崔顺旺讲述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详细了解村里人口、土地、资源、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发展、群众就业等情况,亲身感受村民的生活状况,了解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曹家庄村共有一千多个村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三分之一,近三成村民外出打工,空心化问题严重;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近三年集体收入约为零,主要来源为村里的变压器承包;基础设施建设也很落后,村里全是土路,风一吹尘土满天飞,一到下雨天,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村民“无路可走”。这些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催促着扶贫小分队必须加快行动步伐。
要想走出去 路先修起来
初次调研回来,该院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就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召开了专项研讨会,积极谋划扶贫办法。“要想富,先修路”,不论是外面人进村还是村里人出来,那条又长又难走的土路成了曹家庄村与外界沟通的一道屏障,该院决定:扶贫工作的第一步先从筹措资金为曹家庄村修缮道路入手。2018年12月,市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曲波等一行带着17.6万元扶贫款再次赶赴崔家集镇,希望能用这笔钱帮村子整修街道,改善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听说检察院给出钱修路,村民们喜出望外,修路工人也干得热火朝天。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曹家庄村主要道路已经修复完工的好消息,过去的坑洼小道变成了平整宽敞的水泥路,村民们出行方便多了。崔家集镇镇委及镇政府还专门给该院发来了感谢信,“感谢检察院对乡镇工作的帮扶和支持,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这不仅是一份现实帮扶,更是一份共建情怀,给曹家庄村民增添了干劲儿,带来了希望!”看到感谢信,想到村路不再泥泞,扶贫小分队倍感欣慰。
浇花要浇根 扶贫先扶志
站在田埂上环顾村庄,整个曹家庄村被葱翠的庄稼环绕着,草盛花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扶贫攻坚是场持久战,精神扶贫为其固本培元。2019年8月,市南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炜可和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文娟等5人,再次踏上了曹家庄村这片热土。他们来到社区服务中心,深入了解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的建设情况;他们来到在建的新文化广场,仔细查看场地建设及设施配备情况,了解了广场建设资金缺口等问题;他们来到崔家集农耕文化展馆,津津有味得参观特色农产品展览。“展馆里展示的都是我们镇的特色农产品,从种植到收割我们都严格把关,真正做到绿色健康无公害;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青岛现代农业新动能示范区和西红柿小镇!”,该镇副镇长滕强拍着胸脯自豪地说。看到镇班子充满干劲,扶贫小分队备受感染,表示一定会竭尽所能助力曹家庄村创收致富,早日脱掉贫困帽!
2019年10月,市南区检察院扶贫小分队带着扶贫款再次来到曹家庄村,帮助其修建新文化广场,并走进曹家庄村新建的西红柿大棚,详细了解了西红柿的品种、育苗种植、大棚建设费用等,充分肯定了曹家庄村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措施和可喜成果。
丹桂飘香共享书韵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小分队调研中发现,曹家庄村正在筹建图书室,而书架上零零散散的几本书略显孤单。“摆脱贫困不能只靠盖新房、修道路,更重要的是改变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靠什么改呢?靠知识!”为解决曹家庄村村民“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该院决定发动全院干警为该村募集图书。干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纷纷把家中适合的图书捐了出来,仅两天时间就捐赠了1200余册,从少儿读物、诗歌散文、中外名著到法律期刊、科普教辅,应有尽有,给曹家庄村老百姓提供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再次来到曹家庄村,眼前的村庄焕然一新。帮扶共建一年多来,曹家庄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但如何让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扶贫之路任重道远,下一步,该院将与曹家庄村两委在党建共建、乡村教育、文化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法治乡村建设、困难群体救助等方面进行实打实的对接帮扶,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检察力量,增添一道亮丽色彩。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