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检察院深入落实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内部移送法律监督线索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开展法律监督线索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创建一体联动法律监督线索内部移送和统一管理监督机制。2022以来,内部移送监督线索35条,成案率100%。
强化内部统筹,高起点推进线索内部一体移送管理
一是压实落实责任。院党组高度重视,组织专题会议学习研究部署,压实主体责任,采取集中学习、部门研讨、干警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移送程序、线索办理、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等内容,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内控监督的模式,提升监督线索移送规范性和主动性。
二是规范管理线索。严格执行《规定》及《实施细则》关于线索移送时限要求,制定移送管理台账明细,加强统计调度,及时梳理汇总同类问题及各类线索,同步推送至业务部门,为监督线索的快速发现、专业审查、规范移送提供科学指引。
三是纳入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监督线索移送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细化量化移送数量、怠于移送、反馈处理等评价指标,每月在内网通报公示,推动各部门及时发现、快速移送,形成应移尽移、能动摸排的双向互动。
创新能动履职,高标准摸排线索提升监督办案质效
一是建立部门间联动研判制度。每月组织跨部门检察官线索移送、会商研判联席会议,实行“一案多查会商”,协作开展案件分析、法律适用、证据适用等研讨12次,对摸排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背书移送,对于重大疑难案件,部门联合攻坚办理3件。
二是建立类案线索分析制度。定期汇总线索情况,撰写监督线索分析报告,为业务部门提供类案监督线索合理建议或意见,达到办理一案、监督一片的辐射监督效果。如案管部门受案发现侦查机关超期移送案件,撰写分析报告并联合市院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对比筛查出超期移送案件线索10件,及时移送办案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针对该多发问题向侦查机关制发《类案检察建议》,与公安会签《会议纪要》,合力纠治超期移送问题。
三是建立多维信息共享制度。发挥“四大检察”融合职能,实行各业务条线信息互通、措施互助、成果互享,提升线索流转效能,助力凝聚监督合力。如刑检部门办案中发现滥用职权职务犯罪线索,及时通过案管部门将相关线索移送刑执部门,确保案件顺利办理,涉案被告人被以滥用职权罪被判处刑罚。刑检部门在办理强奸、诈骗案中发现2起虚假诉讼监督线索,报送案管部门登记备案后,移送民事检察部门审查后依法对该两起民事案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聚焦重点领域,高质效运用线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聚焦民生保障重点热点摸排移送线索。以大数据赋能提升监督质效,充分发挥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和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索筛查等职能,梳理出食药安全等民生领域高频热点线索问题,撰写3篇类案监督分析报告呈报区委,提高法律监督线索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二是聚焦弱势群体司法救助保护摸排移送线索。创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新途径,加强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等弱势群体的联动保护,建立“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司法救助线索一案一摸排制度,发现线索及时移送案管部门,案管部门登记备案后快速移送控申部门。去年以来,向市院移送救助线索2件,部门之间移送救助线索23件,涉案金额达93万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检察温度。
三是聚焦未成年人权益综合保护摸排移送线索。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强化部门间协同发力、攻坚治理,合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公益诉讼部门办案中审查发现某网站公民及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未做隐名处理,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部门通过案管部门将线索快速移送未检部门,未检部门及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两部门共同向监管部门发出净化网络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取得较好监督整治效果。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