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李宝功:军营里走出来的办案能手


[日期:2019-08-10 16:00:00]
来源:
作者:

1990年,那年我十八岁,穿上绿军装,我成为了一名军人。2008年从部队转业,脱下军装,换上检察制服,从此开启了我的检察人生。

军旅生涯,磨练坚强意志

来到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之前,我在边防服役,负责全团官兵的军需、财务保障工作。由于部队驻守在边境线上,大雪封山是常有的事儿,甚至有的执勤点一年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是如此,加上山高路陡,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然而我清楚地知道,再艰难的环境,后勤保障工作也一定不能掉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战士们的身体健康和营养永远要放在第一位。因此,战士们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就成了我关心的头等问题,每次检查,连队伙食是否吃到标准、是否合理膳食,也是我必然会关心的重点项。

那时的我,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穿行在边防线上,茫茫的长白山脉上,脚印被风沙掠过,唯留下一个行走的身影。

如今回想起来,彼时环境艰苦,却并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因为在最好的年纪里,能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守卫边疆的事业,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荣耀。在我后来的检察职业生涯里,能够屡屡攻坚克难、突破难关,大部分也要得益于部队生涯对我的磨练。

初心未改,成就行家里手

2008年,我从部队退役,转业到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以一名退伍军人的身份重新开始一份新的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从头开始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最初进入检察院的时候,我这样告诫自己。而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入院以后,先后干过政工、反贪、监察,最后来到公诉——现在的第一检察部。2008年,也就是入院的第一年,我被评为“政工系统先进个人”,2010年,我参加并通过了司法考试,由此,正式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司法办案人员。还记得报名司法考试的时候,本身年龄偏大,又非科班出身,对于能否顺利通过考试,心里捏了一把汗。但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拿出自己在部队时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决心和信心,有所付出,就必然会有所收获。

2013年,我任公诉科副科长,被公诉科一众娘子军称为“公诉一哥”。2015年,院里的年轻女干警接连休婚假、产假,案多人少成为当时急剧突出的主要矛盾,为确保所有案件顺利结案,那一年,加班加点儿对我来说成了常态,当年的全年办案量高达224件,无一件错案,其中不乏许多疑难复杂案件。

铁骨柔情,尽显为民情怀

在很多人眼里,办案人永远都是一副铁面无私冷冰冰的形象,让人远远看去望而生畏。或许,这是我们留给公众最深刻也是最常见的印象。但我想说,铁面无私,那是在面对犯罪、面对侵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犯人时的正义使然,当面对群众和受害人时,我们,并无铁面。

铁面之下,必然有所守护;铮铮铁骨,只因有所信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就不能仅止于办案,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也是一名办案人员时刻要谨记的原则。

在办理一次农名工讨薪案件时,几经考虑之下,我认为本案的着力点不在于让犯罪嫌疑人受到多大的惩罚,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于是我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与他们进行沟通、调解。最终,6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全部达成和解,帮助636名农民工讨回欠薪529万元。达成和解之后,对于犯罪嫌疑人也依法做出了不起诉处理。

在臧某某拒不执行判决罪案件中,案件起因是受害人给臧某某家盖房子,不慎从架子上跌落下来,致身体严重伤残。我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双方都是农民,且家庭状况十分困窘,一方执行困难,一方生活无以为继。为了让两个家庭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我先后与受害人居住的镇领导协调,为其解决低保问题,保证了受害人一家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同时向政法委申请司法救助。此外,申请利用本院“一天一元爱心基金”帮助臧某某购买了荷兰土豆种,扶持其发展农作物种植,并帮助他在村里重新办起了小商店,使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提高了履行赔偿义务的能力。

军旅生涯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锻造了我钢铁一般的意志,将我打造成一名合格的军人,它促使我不断进步,时刻谨勉,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军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来激励自己,继续坚守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