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为安全导航 青岛检察机关开展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日期:2022-07-28 11:29:50]
来源:
作者:

“本剧场有6个安全通道,分别位于……”2022年7月5日上午,青岛大剧院演播大厅,现场人员随着提示语音,自觉地按照指示确认各安全通道的位置。

“这是我们按照行政机关提供的模板制作的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的语音,每次活动前至少循环播放三遍!”青岛大剧院的负责人详细介绍整改落实情况。

这一切还要从一名人大代表的“揪心事”说起。

在一次工作座谈会上,这名人大代表提出:“《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像剧场、影院,车站、码头,活动组织者必须要进行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但实践中,往往就是贴几张引导图,没人看啊!没人去专门看安全通道在哪!一旦出事,就是群死群伤!想想就揪心!你们公益诉讼能不能推一推?”

代表反映的是安全生产的问题,这正是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会后,崂山区检察院马上进行了初步调查,查明代表反映的问题属于共性问题,辖区各人员聚集公共场所普遍缺少有效的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

安全生产无小事!崂山区检察院迅速启动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为了寻找最有效的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方式,检察机关多次走访,多处调研。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场大型会议会前循环播放的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语音让办案人眼前一亮。办案人发现,不同于人们对各种平面警示标识的“视而不见”,现场人员纷纷随着提示语音下意识地确认相关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和行经路线。

“这种方式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往哪跑,怎么跑,清清楚楚!”现场一名与会人员向办案人表示。

“平面警示标识需要主动去看,信息传输受限;而警示语音则变被动展示为主动告知,实现现场人员一次性全覆盖,肯定是效果更好!”心理学家的解读为问题的制度性解决提供了专业支撑。

“群体性突发事件,也是我们揪心的!有语音进行警示,这个方式成本低,效果好!”专项监督得到了崂山区应急管理局的积极认同。

2022年4月29日下午,检察建议发出的第二天,崂山区应急管理局分管局长就带队与检察机关就专项监督的落实方案进行对接。

“我们大概划分了一下,涉及公共场所的,有11个行业,第一阶段准备选这些场所作为试点!”不到一周,试点单位整改行动正式启动。

“车站与剧场还不一样,建议再细化!要让旅客听得懂,还要让旅客知道怎么办。”2022年5月27日,在第一阶段整改情况调度会上,检察机关就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场所警示语音的引导功能再次提出建议,以推动第二阶段的全面落地。

“这个方式好!”2022年7月5日,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正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航应邀参加专项监督第二阶段整改成效听证会,听到青岛大剧院的警示语音,不禁感慨,“每年都来这里几十次,还真没注意安全出口在哪里!小案件解决安全大问题,为你们点赞!”听证会后,李秋航委员依托检察建议与委员提案衔接转化机制,提交了《关于人员聚集公共场所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语音提示的提案》,并推动将其纳入全市城市更新计划,用声音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道导航。

2022年7月5日,青岛市检察院决定在全市开展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用声音为安全导航!我们要通过这次全市两级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协助行政机关消除安全隐患,在服务城市更新中为群众安居乐业做出努力!”青岛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李文庆如是说。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