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申新语:18岁,有些错过可能就是永远


[日期:2018-11-27 11:10:16]
来源:
作者:李姗姗

“你做家长的,孩子在外面干什么工作,不知道吗?”

“我,只知道,她在外面找了个工作。。。。”

略带责备的问话来自一位刚走下审判席的法官,小声的呢喃则来自一位赶来旁听的被告人母亲。而结束听审的我,正好从他们身边走过。

很难见到一位法官会对被告人的家属有这样的情绪,可是听了墙角的我对法官却是无限地理解,因为这种情绪也同样困扰着我。远在我接受这个案子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这样的情绪困扰着,我的脑海里一直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为什么?

 

2018年的跨年夜,我被18岁的朋友圈主题刷懵了。一个自认为刚过20岁的女纸,居然就如此地被网络新潮狠狠地甩在了地板上。还好,家有00后小妹一枚,怀着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她给我解释了“18岁”的梗。呃,原来1999年出生的孩砸们都已年满十八了,以后将是大00后的江湖了。

而听明白梗的我,第一时间想起的却是那位法官,那位母亲,还有那位曾经18岁的姑娘。

那是一位97年出生的姑娘。18周岁那年,刚刚中专毕业的她只身一人来到青岛,通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电话,应聘到了一份收银工作。

收银,一个多么单纯的工作。可是,工作地点不是商场,不是饭店,而是一个卖淫窝点。她需要做的就是接听电话、记账、收取嫖资、根据编号安排卖淫女等等。就在她工作到第七天时,案发了,她被我们送上了法庭。

 

当我见到她时,案件已经过了一审,姑娘也已经过了18岁。20岁的她,脸上还可以看到稚气的痕迹,很难让人想到她会参与协助组织卖淫。但是,当经过了一次庭审的她,再次出现时,却有着让人窒息的平静与淡定。反倒是她的母亲,担心与害怕同时杂糅在她的脸上,显露无遗。

庭审结束了,法官诘问了这位母亲。路过的我,其实也很想上前去问:为什么不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如果父母对孩子多些关心体贴,哪怕是刨根问底的中国式追问,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可是阻止了这一次的“一时糊涂”,会不会还有下一次的“头脑发热”呢?我被自己吓到了。打开电脑,“90后少女涉嫌组织卖淫”“16岁少女被骗进淫窝”“17岁少女协助男友组织卖淫”…….这样的报道充斥整个网页,触目惊心。除了眼前那位低头自责的家长需要反思,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反思一下。

 

18岁,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还没来得及勾勒绘制,就不小心溅上了这么一个或大或小的污点。我是位姐姐,我也有一个未成年的妹妹,看到这样的案例,看到那位平静到让人窒息的姑娘,着实有些心疼。

单纯从一个大姐姐的角度,我真的替这个女孩感到惋惜甚至还带有一丝丝气愤。然而,或许我们也应该感到庆幸,庆幸该案早早案发,庆幸女孩能够迷途知返,没有越陷越深。我多么希望这个女孩能够吸取教训,能够有所成长,以后能够认真执笔,用心绘制她的人生画卷。

前段时间,我送妹妹一本自己少年时读过的小说《花季雨季》,当然遭到了朋友的必然式调侃,说我过时,完全不了解00后的精神世界。但在我看来,无论时代怎么变化,社会怎么发展,书中所说的那种阳光向上、明朗乐观的主题却是永不过时的。我只是希望妹妹以及所有花季少女能够对生活多些小小的认识与感悟,哪怕是一点点也好,只愿她们的花季明朗阳光,绚烂多彩。

 

看着大家18岁的照片,天真烂漫,青葱稚嫩,18岁一个美好的年龄。每一次发呆都是有意义的,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必然。

有人说,如果生命有颜色,18岁应该是绚丽多彩的一年。那一年,懵懂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与向往。18岁,可以恣意、可以不羁。可是,有些错过了,可能真的就是永远。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