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启华,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部二级检察官助理,目前在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开展对口援助工作,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控申业务能手、优秀检察辅助人员等荣誉。宋启华同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接访办案中诚心服务群众、耐心倾听诉求、用心解决问题,赢得了群众普遍认可;他是控告申诉业务的多面手,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个专项行动、多个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等重点工作;他远赴西藏开展援助工作,积极参加抗击疫情等志愿公益活动,参加青岛市检察院青年突击队,踊跃参加无偿献血,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
坚守群众信访办理一线,他不厌其“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宋启华同志将其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工作当作汇集社情民意的窗口,服务保障民生的前沿,检察机关连接群众信号的“通讯基站”。在信访工作中他不忘初心解决群众“烦心的事”。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答疑解惑、精准引导、释法说理、分类解决,从检察服务的供给侧入手对接群众司法需求。他将心比心不把信访当作“心烦的事”。信访问题和矛盾纷繁复杂,信访人脾气各异,虽然每天不可避免的接触大量的负面情绪,但他一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思信访群众之不易与无奈,理解他们需要倾诉和发泄,他总结践行“三四五”人文接访理念,无论信访人反映诉求还是发泄情绪,均能真诚以待、理性处置,展现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他与民交心做群众顺心的事。法律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与大多数信访群众对法律掌握的局限性的冲突是信访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只跑一次”落实见效的障碍,宋启华同志工作中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梳理堵点和难点,删繁就简提出优化建议,反复释法说理做好法律的“翻译员”,让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依法行事。
勇于承担复杂案件攻坚,他不畏其“难”
信访矛盾易结不易解,关键在于迎难攻坚不惧险。为推动检察机关信访减存控增,宋启华同志连续三年负责起草了多项专项行动方案并全面参与。办理信访积案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统筹各方资源,他始终坚持大局意识、系统思维,统筹协调资源,对某些案件反复与上下级检察机关、业务部门,与信访局、政法委、其他政法机关、甚至街道社区等各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推进案件按期办理,不断对案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掌握案件办理进展,进行调度催办,报送进展报告、总结报告以及各案案情等系列工作。参与了大量院领导包案信访积案的办理工作,化解了一批“骨头案”“钉子案”。负责检察长接访相关工作,严谨细致做好事前准备、事中接访记录、事后办理。
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他孜孜以求
为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宋启华同志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业务能力,既深耕部门业务,也积极学习检察机关有关业务。他积极承担申诉案件的办理工作,及时对本部门整体工作数据等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全面掌握各业务情况,展现出优秀的综合业务能力。他具有较强的文字水平,承担了大量材料的起草工作,起草各类信访总结报告和通报、处置预案和应急预案等文件,负责完成了群众来访、重大信访案件化办理、检察长接访、检察长约访等7项标准化工作制度建设。他在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有效处置了多起集体访、告急访。他政治素养过硬,党性觉悟高,家中两个三岁孩子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他却毅然参加了援藏工作,充实丰盈自己的工作经历。作为支委会委员,他有效履职积极参与谋划本支部党建工作,参与组织党建活动。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现实中时常发生案件办结信访未结,程序终结心结未解,影响了防线的构筑和稳固,也不利于全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宋启华同志在化解信访案件、办理申诉案件时,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法学思维训练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他时常跳出法律看法律,努力与信访人、申诉人情感共鸣、同频共振,努力将天理、国法、人情相融合,将经验感性与司法理性相互融合,推动化解矛盾隐患,实现案结事了、提升司法权威。他甘愿做一名“检察愚公”,凭借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对“三个效果”相统一的追求、以久久为功的坚韧一件一件去解决群众诉求,在“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感受公平正义”过程中奉献一点点微光。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