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悦青检”,青岛市检察院第一期青年读书会顺利举行


[日期:2018-11-27 15:49:36]
来源:
作者: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最为复杂的三个问题,值得我们一生追寻,终身讨论。

2018年10月30号,青岛市检察院第一期”书悦青检”活动如期举行了。用书籍丰富我们的头脑,用讨论激荡我们的灵魂,第一读书会,年轻人们就选择了一本超有深度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岛市检察院的年轻人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看法吧。

政治部刘铠瑞为大家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

政治部官立成发言:奥斯维辛是纳粹集中营的缩影。在这样的地方,合法的居民“已经被剥夺了所有的政治身份,并被完全还原为赤裸生命”,“以至于达到对他们做任何行为都不算是犯罪的程度”。因此,身处集中营而试图理解集中营,是一种徒劳的努力。想要活下来,未受教育者要比知识分子表现出更有利的倾向。但也有一些知识分子,抛掉所有负担,让自己归于简单化和原始化,并最终得以幸存。维克多·弗兰克就属于这样一种人。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这正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第二部分所要解释的。

技术处刘其明: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书的第一部分是自传部分,主要写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是对其理论存在的明证。我主要说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在经历过炼狱般的战争之后,成为心理学家并发明了“意义疗法”,根据自己的理论治愈病人的经历。提到“意义疗法”就不得不说尼采。尼采也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其实所谓哲学家也就是说了很多别人觉得很有道理的话,其中一句话作者弗兰克尔就觉得很有道理也经常被他引用,那就是“每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这句话当然也可以作逆命题,倒着说“每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他们也无法回答如何而活的问题”或者再简单点说就是,当你不明了事件的目的,也就无法进行它的过程。这是不是就解释了,很多很多迷茫的年轻人沉迷于各种声色场所,或是滥用酒精药物者,他们只不过是迷失了生命的意义,他们存在的虚空被一种原始的享乐意志所替代,补偿了。而我自己那些终日不知所终的混乱日子,不也是迷失在人生意义中么。

对于这个问题,弗兰克尔非常狡猾的规避了代替患者回答。他此时的名言即“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相反,他该认识到,他自己才是被生命诘问的人”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每个人都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回答,他应该为什么负责,负责什么,向谁负责。而且同时,每个人应该意识到,他不应该是生活的索取者,而应当是付出者。生命在时时刻刻向你追问:你能给予你的生命什么。

刘其明同学还有新内容:如果说尼采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自由徜徉,那么弗兰克就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者。尼采唱着生命之歌,嚣张,不可一世。而弗兰克实在很像老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他没有直接替我们回答究竟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而是通过意义疗法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你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即:(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项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代表就是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第二种就是去爱某个人。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唯一的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通过爱,你才能看到所爱的人的本质特征,甚至能够看到他潜在的东西即他应当实现而未实现的东西是什么。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在意义疗法中,爱不是被解释为仅仅是性欲和本能的副产品(即所谓升华)。爱与性一样,都是一种主现象。通常,性是爱的表达方式。只有作为爱之载体的性才是正当的,甚至是神圣的。这样,爱就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性的副产物,相反,性是被称作爱的最终合一这种体验的表达方式。

第三种方法就是忍受苦难。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需要更清楚地进一步阐述: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说是自虐。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前面提到老余,俞敏洪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中国合伙人》就是以他、徐小平、王强三人的创业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老俞曾经给记者讲了雄鹰与蜗牛的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它可以一飞冲天,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到塔顶。而另外一种动物也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能爬上去,这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当蜗牛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天才和奋斗。

”我不同意哈,其明同学太谦虚了,我对前两种条件谈点看法”,刘铠瑞同学插话了欧,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控申处的夏帅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四个小故事:

1、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这次受审的是4名柏林墙东德守卫,法庭最终判决开枪射杀的卫兵三年半徒刑,不得假释。主审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让你杀人,可你明明知道这些逃亡的人是无辜的,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

2、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匈牙利的警察因下令不开枪受到了同事和上司的歧视,但柏林墙倒后成为了英雄。

3、二战后,如何处置纳粹官兵成了一个大问题,绝大多数的纳粹士兵在法庭上解释自己的罪行“我只是服从上级的命令而已”。

4、电影《斯坦福监狱实验》,一群正常的大学生在通过扔硬币被随机分为囚犯和看守,在没有得到指令的情况下,囚犯们变得逆来顺受,丧失自我。看守开始对囚犯进行肉体和心理的折磨。联想到这几个故事是想说,我们要怀有良知和正义,要坚定的守护和捍卫。在面对是非选择的时候,我们除了需要善良,更需要勇气。

夏帅同学的感悟:这次读书会让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们浮躁于一些生活琐碎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如果经历灾难,琐碎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值得一提。正因为我们没有环境的压迫,所以我们有闲心来烦恼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忘记了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生命的满足感是很容易达到的,多给自己轻松快乐的情绪,多给家人宽容体贴,幸福其实唾手可得。这次读书会从关注生命与人性的视角处罚,不仅再现了历史,也揭示了战胜的无比丑恶,民族的平等性以及人类的共存等问题,无论时代以怎样的速度更替,那血泪横呈的黑暗时代是世界永远的隐痛,悲愤之余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要做一些思考了。

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人权又如何谈起。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先烈们用热血争取来的和平。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美好时代;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是检察人。非洲有一个小国一首歌大致这样唱“我们的国家是个美丽的国家,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商船或者军舰来,我们美丽的姑娘就跟别人走了呢。”如今我们国家好日子来之不易,正行进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征程上。时代要求我们检察青年不忘历史,面对未来,发挥各自的能力,推动检察事业的发展。没有炮火的年代,让我们把青春挥洒在检察事业中,这是我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来自机关党委的吕良爽带来全新的视点:作者在“128精神防线”讲述了舍监傅先生做的怪梦,傅先生梦到自己将在1945年3月30日获得自由,但随着时间的日益临近,傅先生渐渐失去了希望,继而精神崩溃,终究没能等到战事结束的那天。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一窥精神对于人生、国家的意义所在。十年前,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各国经济风声鹤唳,由此引发经济长期衰退,社会问题迭出。危难时期温家宝总理指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带领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今年四月份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不断发难,数次挥舞“301”大棒,妄图扼杀“中国制造2025”。相对于直接的降税和补贴政策,我们更大的武器是众志成城,坚信中国必胜,相信逆潮流而动者终将失败,顺应大势者必将崛起。

控申处付秀峰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绝境的集中营中,人仍然可以拥有内在自由;生活不易,我们要活出负责任的人生,这就是我的一点读书体会。

虽然我认为维多克·弗兰克尔阐释的生命意义,是从其特殊性来探讨的,并具有普遍性。因为他所经历的苦难并不是生命意义的必需品。但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苦难,正如学习长征精神,从中有一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解惑,也是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

现代社会的剧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间杂着价值崩溃和道德堕落,一部分人丧失了自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如何活”,“为什么活”正是迷茫中的人们在不断探寻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青检察干警,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有一些思考想和大家分享:

1.做好时间管理,以应对生命的短暂。央视主持人李咏,刚知天命就癌症病逝,朋友圈刷屏感慨人生无常、活好当下。不辜负生命,认认真真“活过”,用好时间是我们的唯一途径。因为我们的时间和专注力放在哪里,成长和收获就在哪里。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就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2.适应环境、敢于试错,拥有坚强的内心。 活着,并不是无所事事的“等待”过程,而是要做些什么,经历些什么,这才是收获。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一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要学会适应环境,要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真正有价值和在意的人生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

3.善对人生,做好当下、着眼未来。尽力做好手边能做好的事,善意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至少要多做举手之劳,是应对焦虑和迷茫最好的方法。做好当下是为了迎接未来,未来中有我们的梦想和希望,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活着的意义。就像弗兰克尔,他心中有未来,且做好当下,最后用行动成就了他生命的意义。

刘其明同学说出了自己警校同学刚毕业就牺牲的故事,大家唏嘘不已。

来自公诉一处的褚亚楠跟大家谈起了自己实习办案时的体会:大家更多在谈论从个人出发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其实我更想和大家谈的是,我们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员,我们从司法的角度考虑,生命的意义又会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从个人考虑,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总会为自己寻找出路。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的目标是活着,人的目标是发展。奥斯维辛的幸存者所经历的残酷性在于被无辜剥夺了为人的权利,甚至连动物的活着的目标都难以维系,正如作者所言:“在集中营里,任何事只要与生存活命没有关系,就没有价值……在其中,你将退化到与禽兽无异的地步”,但是作者活下来了,他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探求是何种力量支撑他渡过此劫,由此得出了意义治疗法,简言之,将焦点放在将来,放在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在我看来,意义治疗法是给身处绝境的自己以精神寄托,将精神放在未来的出路上,或活着,或更好的活着,等熬过艰苦岁月后,出路就到来了。

但是,当我们面对罪犯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法律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更多被害人的时候,我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去考虑生命的意义,去体会去感悟。

公诉一处的管岑以一个员额检察官的经历,与我们一同分享: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看过的第一本关于二战的书《安妮日记》。虽然《安妮日记》是以孩子的视角写的一本书,但是当时看来还是人感到万分恐惧和压抑。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经历过奥斯维辛集中营炼狱般的痛苦后,用真切的生命体验写出来的经典之作,他语言简洁平实,内容却深刻丰富,没有任何说教,有的只是对身处绝境的体验和对苦难深刻的感悟。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哪怕是在描述最恐怖的政治迫害中,也穿插着各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样的人间炼狱中,弗兰克尔没有变的呼天抢地、自怨自艾,反而能写下感动万千读者的不朽名著,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全书每一句话都堪称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是“生命里有一样东西是别人不能从你手中夺去的,而这个就是你人生最大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在集中营中,作者见到了许许多多的的谎言与杀戮,包括他的挚爱亲友也被迫害致死,可是即便目睹这些,作者也并没有因此变得黑暗、麻木和扭曲,他仍然能够识别生活的美好,在绝境中从未绝望,满怀深情的写下对妻子的思念,“有时, 我偶尔望向天空,星星慢慢消失,清晨的霞光在一片黑云后散开。我的思想仍留在妻子的身影上,思绪万千。我听见她回应我的话,看见她向我微笑和她坦诚鼓励的表情”。弗兰克尔让我们明白或许在某个阶段和某个时期,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在一些特殊的宗教和政治影响下,很多人一辈子都沦为仇恨和报复的工具,从未真正的活过和爱过,想到这一点,就会发现作者的超脱与高明。

在书中,弗兰克尔不止一次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转眼一中午过去了,上班时间到了,大家还在用最后的时间来讨论下一期的读书会,看着这气氛让人好期盼呀,下期再见了!

Copyright © 2017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7022784号-1

技术支持:山东大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